1.校外专家评价
彭 瑜 教育部全国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研究和教材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PLCopen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兆安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敏强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留成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河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西奎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万良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PLCopen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教育部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研究和教材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彭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价意见: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王永华教授主持的该课程在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和网站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7年,在中国IEC61131-3培训中心成立时,我曾去过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指导工作。该实验室的全部平台均由他们自己设计、开发和组装,实验平台能开出几十种有关PROFIBUS DP/PA、PLC、工业以太网等方面的实验,在工业控制网络和工控编程语言国际标准IEC61131-3的实验方面应属国内领先水平。
王永华教授主编的教材《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之所以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认为首先在于它的内容面向工业实际的需求,又在编著质量、内容设计和适应教学等环节上做了精心的考虑和安排。在目前五花八门的PLC的各种教科书中,其特色是十分突出的。
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他们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当今先进技术的发展前沿,做到了与时俱进。他们把工业控制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61131-3融入了PLC教学的理论环节和实验环节,跳出了针对某个国外厂商的机型进行教学的陈旧模式,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永华教授有一支很好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最近几年,由于PLCopen组织的事情和他接触联系颇多,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其勤奋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所有这些也是使本课程成为精品课程的重要因素。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教授/博导的评价意见:
郑州轻工业学院王永华教授负责的“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多年来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的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下面就我对该课程的了解情况,作几点说明。
(1)教材的影响大。王永华教授主编的教材《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一书,2003年出版第一版,2008年出版第二版,被百余所院校选为教材。
在2004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2009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2)据我了解,王永华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建设工作,该课程的教改成果2009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他本人2007年评为河南省教学名师。
(3)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也是相当不错的。自主研发实验装置,实验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将实验验证、基本技能训练和独立设计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该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结构。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副校长胡敏强教授/博导的评价意见:
郑州轻工业学院是原轻工业部所属院校之一,电类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发展和支持专业,《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是该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长期精心建设,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成效显著。
(1)集十余年的理论讲授和工程实际经验,结合本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方向,熔教改成果和大量实际案例于一体,编著了《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教材,经过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精品和畅销教材。该教材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并在百余所院校广泛使用。
(2)在国内率先建立基于SIEMENS 小型PLC的实验室,2005年又率先建立了基于PROFIBUS的“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工业控制网络综合实验平台”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中国PROFIBUS/PROFINET技术培训中心”和“中国IEC61131-3培训中心”。
(3)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多位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效果明显。教改成果“《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河南师范大学校长焦留成教授/博导的评价意见: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
课程组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保留了传统继电器接触器基本内容,更多的溶入了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前沿成果,实现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统一。
课程负责人编著的教材《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已被多所院校选用,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教材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验室建设水平高,其中工业网络实验装置自主设计开发,能完成近50余种实验项目。该装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和中国PROFIBUS组织以及国际PLCopen组织合作,建立两个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明显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借鉴性。
课程组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马西奎教授/博导的评价意见:
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郑州轻工业学院王永华教授负责的“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课程主要有以下特色:
(1)将PLC及其应用技术与传统电气控制技术有机地融合,构建了以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为基础和以PLC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同时,突出了课程的应用性,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以加强前后内容连贯和具体实践应用为主,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重视教材建设,汇集现代电气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使课程教材达到了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编写出版的教材《现代电气控制及PLC的应用技术》在200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已被150余所院校选为教材使用,年销售25000余册,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高水平的课程教学资源。
(3)实践教学条件先进,自主开发出的“工业控制网络综合实验平台”能够完成50余项实验项目,可供学生独立进行科技制作和创新实验。建立了高水平的培训中心,拥有CPO组织认可的“中国PROFIBUS技术培训中心”和国际组织认证的“中国IEC61131-3培训中心”。
(4)形成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稳定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学效果好,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于教学工作起到增加视野和促进作用。
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博导的评价意见: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历经多年的发展,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组织合理,信息量大,能够把前沿技术有机地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该课程既注重基本原理教学,又强化了实践环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课程负责人和老师们结合长期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编写的《现代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简繁得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被国内许多高校选做教材,该教材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课程组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课程教学改革。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了“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学实验新体系,自主研发了新型实验装置,建成了能够使学生进行“验证、研究和创新活动一条龙”的实践教学平台。2009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课程组重视教师梯队建设,已形成了年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承担有大量的高水平科研及教改课题,学术水平高,并能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该课程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其课程建设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具有示范作用。
2.校外同行评价(全部原件见网站)
有多位校外同行对我们的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其余同行的评价见网站。
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王东云教授评价: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由王永华等编写的《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一书,内容涵盖自动化应用领域中要求的电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两部分内容,该书内容既有较详细的理论基础知识,又用作者的现场经验,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自成体系。该书是一部初学可编程器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很好的参考资料,也是一部适合自动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很好的教材。
天津理工大学张家耕副教授评价:
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现在的第二版在内容上和编排形式上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变动,新版教材是国内第一本全面采用新电气制图文字符号的书,同时对PLC的讲解内容和SIEMENS S7-200PLC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我个人认为她是一本好书,一本好的教材,水平很高。同时我也相信该教材是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的佼佼者。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国进高工评价: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一书从实际工程应用和便于教学需要出发,介绍和讲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在电气控制技术部分,除涵盖了工程、教学所需的基础知识外,还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器元件、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部分,以目前国内市场销量最大的西门子S7-200PLC为对象,在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特性、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后,详细讲解了S7-200PLC的组成、寻址方式和各种新模块的特点;结合实例讲解了S7-200PLC基本指令、功能指令、PLC网络等;最后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讲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附录中提供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最新编程软件的使用以及资料速查表,便于读者选用。
该书语言通畅、叙述清楚、讲解细致;印刷质量高,内容丰富、新颖,采用新的电气控制系统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国家标准;便于实际应用,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是国内最优秀的电气及PLC控制方面最优秀的教材。
西安工程大学电信学院宋玉琴副教授评价: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详细地介绍和讲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针对实际控制系统,结合大量设计实例予以讲述,使采用本教材的学习人员,能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快速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S7200PLC原理及应用等内容。
该教材撰写认真,内容充实,编排合理,讲解透彻,实例丰富,适用面广。是一本优秀的专业教材。
大连水产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高艳萍副教授评价: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按照国标要求使用控制系统图型符号和文字符号,装订平整,照片插图清晰,墨色均匀、层次分明,开本尺寸符合要求,彩色套印准确,压膜坚实、裁剪符合工艺要求。教材的版式、装帧、字体变化、章节标题等表现手法以及图表设置具有实用性、活泼性和艺术性。无漏页、错页、颠倒和掉页情况。
教材使用以来学生反映良好,是一本囊括最新PLC技术知识的好教材,符合学生能力发展、认知发展的水平和规律,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使用学校现代化教学情况、教师的能力和相适应,并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3.用人单位评价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分厂评价:
2003年7月,我公司招聘了郑州轻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学生8名,工作近六年来,这些学生都表现出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很好的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这几名同志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有一名同志已经成长为我单位最年轻的中层管理人员,两名同志担任设备技术员,一名同志获得了技师资格认证,其他几名同志在从事电气设备维护的关键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作近六年来,这些同志多次参与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优化、设备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企业“先进生产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工会积极分子”、“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此外还多次获得国家级、广西自治区级QC攻关项目和柳州市“五小”科技奖,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河南怡和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评价:
河南怡和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1500万元,具有科研设计能力、工程承包能力、同时具有世界名牌产品SIEMENS产品代理权的综合实力单位。公司的强势产品从过去的传统产品“传动产品(变频器和直流调速器)+自动化产品(PLC、集散系统)“发展为全面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一直是我公司新进技术人员的重要来源之一,至今已有该专业众多校友在我公司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服务工作。如04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刘春燕、王新芳、陈小月,07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沈浩等,他们已是我公司主要的技术骨干。
该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好的专业拓展能力;特别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方面,上手快,实际动手能力强,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同时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工作态度积极,吃苦耐劳。对我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郑州办事处评价: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是西门子股份公司中最大的集团之一,是西门子工业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西门子公司自2003年8月在郑州成立办事处以来,先后有数名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来办事处工作,他们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PLC应用方面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尤为显得突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公司做出了积极贡献。
河南海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评价:
河南海田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是由自控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和部分专家、学者,以股份形式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是河南省具有实力的工业控制产品经营机技术开发企业。
公司的宗旨是走高新技术路线,为保障公司技术人才的良性发展,先后从郑州轻工业学院引进优秀的毕业生,潘向飞、吴干清、吕新磊、杨卫甲、高安文、程飞等;现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和项目带头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先后完成了交叉铺网机工业控制的研发与实施(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大批量的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弥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YF17烟支存储系统的研发实施,达到了国际水平。并在奇瑞汽车二手曲线生产线改造、包头市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铝锭打孔机伺服传动系统、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W2825卷绕机张力控制系统、客车空调控制系统、烟支空头检测系统等项目里表现出色,先后受到公司表彰。
鉴于轻院学生的优秀表现,公司对郑州轻工业学院深表感谢!